你好!有很多国内的勘察设计企业应用纬地软件,进行国外各类道路的勘察设计工作的。
例如,目前正在设计之中的马来西亚南部铁路项目,还有非洲著名的总理项目——蒙内铁路,阿尔及利亚的东西高速公路等。这些项目有公路、城市道路以及铁路等项目。而且,有的项目同时需要输出中文、英文、法文等多种语言的图纸和设计成果的。
纬地软件的智能模板设计功能正是针对各类不同语言文字、不同设计和图纸表达习惯的项目而开发的。同时,纬地软件是有英文版本的,至少软件界面的英文版本和输出英文版图纸成果是两回事啦。纬地中文版也是可以输出英文版图纸成果的。
随后,我们会有技术支持人员与你取得联系的。请注意保持所留的联系电话畅通吧。
你好!请你发送“敞开式路堑”的样式图纸给我们参考,这样可以回复您的内容更为具体一些的。
纬地道路三维CAD系统和路基CAD系统,是完全可以适用设计各种型式的道路断面的。
已经安排技术工程师和你联系沟通解决了问题:在控制参数输入中,直接对边沟的数据按照需要的形式进行编辑(坡度和坡高控制),编辑后重新计算路基设计计算,戴帽子出图就可以出需要的横断面图。
我安装了cad2007版本的,安装时提示未检测到可用cad是怎么回事?
你好,我想问几个问题:1,纬地交通中怎么弄可以出图一的平面图?
2,指北针怎么出
3,图二:纬地交通中弄好的标线图,在cad中打开怎么标线不显示
你好!我们技术工程师已经和你联系沟通解决问题了。
1、系统是按照一般常规出图习惯,一张图纸布置一个视口窗进行分图的,如果您需要一张图纸布置两个视口窗,可在分图完成后手动将两张图纸的视口移到一张图纸即可。
2、指北针的绘制,使用路线软件中的平面自动分图功能,即可自动绘出。
3、标线图无法显示问题,建议新建一个图形组,分解输出标线图即可在纯CAD系统中正常打开显示了。
Subject: 关于路线设计规范(2017版)条文说明“7.8平曲线长度”问题
你好郭老师,路线设计规范(2017版),第143页条文说明7.8平曲线长度,“曲线长度最小值的5-8倍即1000-1500m较适宜,《规范》列出平曲线最小长度的“一般值”基本上取“最小值”长度的3倍。其中““曲线长度最小值的5-8倍即1000-1500m较适宜”怎么理解?若设计速度为40km/h,5-8倍为350-560m。是不是针对设计速度120km/h而言。
郭总,再次收到回复,感谢万分,这个问题已基本解决了!下面问下您另外一个问题好吧?
对于两条高速公路相交采取T型交叉时,即设置成Y型互通时,细则已规定了按交通量流向、大小的两种情况进行设计,我想问您,如果左转量很大时,设计应该采取主线左转直接分流的定向匝道形式,这时侯这个左转匝道可以按接近主线的设计速度吗?或速差20的设计速度,我想这样应该可以提高行车安全,不至于让主线的车突然行驶在指标偏低的匝道上,造成误判以为匝道是主线,不知这样处理是对的吗?
另外,如果左转量不大的情况下,左转按细则是先从主线右侧分离出去,再左转接入被交路的主线。但是这时与行车习惯又不一样了,希望得到您的指点,谢谢。
郭大师您好,我是浙江金华交通规划设计院的,关于新规范中提出的1.0.4条,各级公路均应进行总体设计。
想请教一下,
1)工可、初设的总体设计分别要做到怎样的深度,才能符合相应要求;
2)总体设计从以往的路线总体转向项目总体设计,其设计内容上的转变,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例如?)对应与各项目设计阶段的深度,如何来把握?
郭总你好!我叫,是宜春公路勘察设计院的一名工程师,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下您。
1、第7.5.5条 对无中间带的公路:新建工程宜采用绕内侧车道边缘旋转的方式超高。改建工程可采用绕路中线旋转的方式超高。新建工程如果采用内侧边缘超高的话,那道路中线的标高将与路线纵断面设计图中标高不一致,较容易产生误解。我想请问新建工程和改建工程是否可以均采用绕路中线旋转的方式超高?绕中线超高和绕内侧边线超高两种形式对行车影响大吗?
2、第8.3.2条 表中规定了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假设我的设计速度是60Km/h,6%纵坡最大坡长600m,有时爬坡路段受地形限制,单个坡采用接近最大纵坡、最长坡长时工程量较大,可否用两个连续的较大纵坡替代单一纵坡,但纵坡总长控制在两个最大纵坡中较大的一个的最长坡长范围内?如下图所示:
3、平面曲线的基本型为缓和曲线、圆曲线加缓和曲线构成。超高和加宽均在缓和曲线内完成。二级及一下公路,有时候由于缓和曲线较长,超高和加宽均只是在缓和曲线长度范围内的局部内进行,超高和加宽的起终点一般从缓圆点(HY)或圆缓点(YH),但有时候考虑构造物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能否将超高和加宽在缓和曲线内整体移动(保证长度和渐变率),圆曲线范围内的超高和加宽顺沿?
4、四级公路车道宽度为3.0m,但无硬路肩,而一般标线宽度为0.15m,因此,双车道四级公路在施划标线后,车道实际有效宽度扣除标线宽后为2.775m,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其他不良影响(虽然以前一直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