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师你好,我想请问一下,互通立交对于匝道的最大纵坡这块的规定不太理解,出口匝道和入口匝道指的是鼻端接坡处的纵坡还是匝道基本路段的纵坡,匝道的设计速度低,如果按照路线规范的纵坡取值可以很大的。如果指基本路段的纵坡,那整个互通的规模又比较大,所以这块不太理解,还有出口匝道和入口匝道和匝道的基本路段如何去划分,距离是多少。
你好!
一般对匝道基本路段的理解就是小鼻端到小鼻端之间的部分,但是为了保证几何指标于车辆从主线到匝道的速度变化过程,规范还对匝道鼻端位置的变速车道长度、平面曲线半径、视距等进行了特殊规定。我认为,在匝道的基本路段,主要几何指标当然要采用与匝道速度相匹配的指标,只要满足规范对鼻端前后的一些具体要求(包括变速车道、平纵几何指标、超高过渡、还有视距检验等),那么就应该没有问题了。
原来的挡墙,由于造价问题改为放坡,对于修改多个横断面后,全部超出网格线,网格线需要一个一个去偏置画出来,浪费修改横断面70%的时间,能不能增加一个针对修改后的横断面直接生成网格的功能,将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采用AASHTO规范设计时,每规超高参数并非国内推荐的2% 3% 4% 5% 6%这一类的标准数值,而是2.2%、2.4%、2.6%、2.8%等等这样的数值,请问纬地的这个规范文件“技术指标.mdb” 如何修改满足AASHTO要求?或者有修改好的范本参考!多谢
老师,你好,我在官网下载了HintCAD V8.0安装包,打开后发现没有驱动,能否发我一下?
郭总,您好!
互通立交端部设计因匝道超高与主线超高不一致而存在附加路拱时,宽度文件编制有两种方法,端部高程数据图采用直线式和折线式,但横断面设计出图时,相同主线桩号位置处横断面图上的路面坡度与高程数据图上的路面坡度不一致,请问是否因横断面出图模板设置原因而出现这种问题?
老师您好,在路线规范中9.5.2线形组合设计中,4.半径小的圆曲线起、讫点,不宜接近或设在凸型曲线的顶点或凹型竖曲线的底部。想请教下,假如以不同的设计速度中如30km/h、80km/h、120km/h,分别是小于那些半径时,不能进行这样的平纵组合?是否能理解为半径小于一般值时,或者其它理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