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称:ynpqb96 单位:云南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 来源: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石家巷9号邮编:650011 时间:2007-04-06
纬地公司: 您们好!现在有个问题要请教您们:我用最新的纬地数模单机版(安装在AutoCAD2006英文版下的)生成路线三维模型后(供漫游系统用的,带地面模型的),存为*.dwg格式,退出CAD,打开漫游系统后读入路线模型时,没有弹出“输出层设置”对话框,所有漫游系统的菜单和工具栏都是恢色的,不可用,打开软件自带的“15t.rmd”模型所有功能都可以用的,请您们帮看一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多谢! 我用的软件都是从您们网站上下载的最新版的。
你好! 目前纬地漫游系统标准版支持CAD2002以下的dwg格式的路线三维模型。请在CAD2006中打开该三维模型,将其另存为autocad2000格式的dwg文件,就可以正常读入漫游系统了。 不过我们已经开发完成了支持2006版本的接口模块了,在以后的升级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将其增加进来的。
昵称:yts2004 单位:内蒙古乌海市交通设计研究院 来源:地址:内蒙古乌海市交通设计研究院邮编:016000 时间:2007-04-06
问一个和软件无关的问题,我单位新买笔记本电脑只有usb接口,准备下工地使用,但现在全站仪及GPS均为com口,我有一根usb转rs232转接线,但上网下载的驱动程序均无法使用,不知贵公司有这方面的驱动程序吗? 打扰了,谢谢!!!
你好! 我们也电话去咨询了一个测绘专业的朋友,他告诉我说,驱动是肯定要的,而传输线生产厂家一般都会提供驱动给你的,网上下载或许会不匹配吧。最好还是找提供线的一方来解决问题吧。我们目前没有这方面的驱动。
昵称:zbyzyx 单位:重庆市交通规划设计院 来源: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街132号邮编:400067 时间:2007-04-05
你好,我是渝勘院的,请问纬地中的坐标换带如何使用?谢谢!
你好!用户手册中有使用说明的。 该功能用于任意不同中央子午线坐标系统之间的坐标换算。用户在“新建”并输入某一坐标系统的若干个具体坐标数据后,先进行原坐标系统的“初始化”,即在对话框中输入原坐标系统的中央子午线(度、分、秒)、Y坐标加值(如500km)、地球椭球长轴半径(如6378245m)、地球椭球扁率(如1/298.3时输入298.3)、坐标类型(如高斯坐标),点击“确定”。 直接点击“坐标换带”,再输入换带后新的坐标系统的中央子午线(度、分、秒)、Y坐标加值、地球椭球长轴半径、地球椭球扁率等数据,点“转换”便可完成坐标转换。 特别说明:本坐标换带程序需要输入坐标系统的中央子午线(度、分、秒)、Y坐标加值、地球椭球长轴半径、地球椭球扁率等数据,所以请用户在换带前先确定换带前后坐标系统的这些参数,如果已知参数不全(或测绘部门并未提供)时,应向提供地形图的测绘部门索取以上资料。
昵称:注册使用 单位:个人用户 来源:地址:西安邮编:730012 时间:2007-04-05
纬地5.74 在做平面设计时 从左至右定桩号 画平面 平面裁图是正常的图(指北针朝上) 但是从右向左定桩号 画平面线 平面裁图 都是反过来的(指北针朝下)
你好! 按照公路设计中常规的出图方法,路线桩号一般都是从左到右增大的。而输出的平面图中的指北针也是按照相对路线实际的北方向进行标注的。 你所设计的路线的前进方向如果是从右到左的话,此时北方向是向上的,输出平面图时会旋转路线前进方向为从左到右,北方向自然也会随之旋转到向下的方向了。
昵称:注册使用 单位:个人用户 来源:地址:西安邮编:730012 时间:2007-04-05
挡墙2.5标准版 挡墙类型里面没有路堑挡墙。 但是道路软件中有左或者右路堑墙
你好! 挡墙设计系统的内置挡墙库是有路堑挡墙的,你在选择挡墙时选择上挡墙类型,就可以进行路堑挡墙的布设了。你在新建挡墙类型时,也可以选择路肩墙、路堤墙、路堑墙、护面墙等不同挡墙类型进行添加。 在挡墙设计系统中,只需要添加左侧的标准挡墙断面,在布设右侧的挡墙时,系统会自动将左侧形式的挡墙断面进行镜像处理。 请你在本网站下载有关挡墙设计系统的教程,其中对新建挡墙类型及添加挡墙断面都有详细的说明。
昵称:景沙 单位:个人用户 来源:地址: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路509号邮编:320000 时间:2007-04-04
郭工您好,我现在正在学习纬地软件,我目前用的是盗版的:( (我不知道这样是不是还可以得到你们的帮助) 我在使用数模进行纵断面和横断面插值时,提示“从数模插值失败,可能超出数模范围!”,是最后一个桩号的。我之前也是用同一张地形图生成数模,那时没有问题的。 不管能不能得到帮助,都谢谢你们做出了这个软件 :)
你好!你让我们怎没回复你呢?我们是肯定不会支持你使用盗版的。 数模插值采集时出现这样的提示的情况,最可能是路线的终点位置落在了数模边界之外。或者项目中的桩号序列文件与目前项目的平面实际位置不匹配,也就是说当路线调整移位后,此前所生成的桩号序列数据信息与新的路线平面实际桩号位置不对应了,可能路线的实际里程到了+500,而桩号序列中却出现+800的桩号等。 如果你没有找到问题的话,可以将项目数据信息和数模文件压缩后发送到我们技术支持邮箱来,我们帮你找出问题所在。
昵称:blsnzl 单位:吉林省公路勘测设计院 来源:地址:长春市工农大路689号413邮编:123526 时间:2007-04-04
5.83在连接部图的绘制中,基点引用时,大多数出现的都是,MRCP 为什么在默认的“左侧”“反向200”的桩号的0.25米的那个直线模版的基点引用为RDBP。 是不是连接部和高程数据图中的基点引用都是MRCP(即主线桩号点位),我把基点RDBP改成MRCP,甚至改成任意的字母,都可以正确的绘出。 基点引用处是不是没什么用处。 本人在迷惑中,等待解答。
你好! 连接部和高程数据图模板中的基点引用定义,MRCP表示以主线桩号位置的坐标点位做为基点。用户在设置主线的基点引用时,可以根据需要将此关键字改为其它任意字母的组合,只要不是程序约定的其它关键字,系统即识别此为采用主线桩号坐标点位做为基点。我们解决的是专业问题,那么自然应该带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基本约定,否则软件应用就会太多问题了,包括意想不到的问题。 此外请注意:如果用户在设置基点引用时输入FRCP,即表示基点引用采用附加车道的桩号坐标点位做为基点。
昵称:yuanjunyong 单位:交通规划设计院 来源:地址:邮编: 时间:2007-04-04
郭工:你好!"纬地外业手薄系统"只能安装在掌上电脑或智能手机上吗?你所说的最新用户手册在哪里去找?
你好! 是的,纬地外业手簿系统是专门安装于带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掌上电脑或智能手机上使用的软件,用于外业期间的平面线形设计及修改计算、任意中桩及边桩、桥位桩的放线计算,以及外业纵横断面数据的测量记录。安装之前须使用数据线将掌上电脑和计算机同步,系统会自动将程序安装到掌上电脑。 外业手簿软件的教程在本网站提供有下载,你在“下载升级”页面的查询窗口输入“教程”关键字便可以找到该下载。
昵称:KFC 单位:湖南省交通勘察设计所 来源:地址:交通科学研究院邮编:410015 时间:2007-04-04
郭工你好: 我们在计算端部匝道起终点的纵坡时,一般是采用如图方式求得。这与纬地计算的匝道起终点的临界纵坡不相同。请问那种正确,或那种更准确!! 谢谢!!!
你好,你所描述的计算方式在原理上应该和目前软件中所采用的方式是相同的,都是计算接线位置的主线的临界纵坡的方式,只是你所说明是我们通常手工能够计算的方法。如果将这两桩号之间的距离减小,就是软件中接坡位置的临界纵坡(或者切线纵坡的)的概念了。同时纬地中的自动接坡功能还考虑了纵坡与该处主线的横坡度的合成影响,应该说软件中的方式更为准确些了。只是这种方式不便于手工计算罢了。 具体请你参考用户手册中关于临界纵坡计算功能的说明。
昵称:hanzhongneng 单位:北京 来源:地址:北京朝阳区和平街十一区甲26楼3单元101邮编:100023 时间:2007-04-03
1、超高过渡段长度按公式计算: LC =B△i/P,其中B —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在高速公路一般都在硬路肩设50cm的路缘带,但伟地的计算过程都忽略了这50cm,所算结果Lc有所减小,我的做法是在设计向导里把硬路肩减小50cm,行车道增宽50cm,这样虽然满足要求,但比较麻烦,希望改进。 2、同样是超高问题,s型曲线反弯点的超高值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前缓和段超高渐变到反弯点的超高值取0%(平坡),然后直接进入下一曲线超高,第二种做法就如我们伟地所做的分别单独处理,即前段超高到拐点时是正常路拱,然后由正常路拱开始进入下一个曲线单元超高渐变,这两种做法有何区别,我们伟地能否考虑增设可选择的拐点超高值? 谢谢!
你好!记得好像你已经老用户了。 1、首先请确认你是否使用的是新版本的v5.83版本,因为在超高等方面新版本有完善和功能增加。 2、纬地系统设计向导可以自动设置并取用超高,但其自动化的根源在于系统安装目录下的标准和规范的一些参数的数据库。路基宽度、超高计算等参数均取自于该数据库。而该数据库是用户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修改的。其中就包括你所说明的这50CM的右侧路缘带应该如何考虑设置。如果你需要可以将其移到行车道宽度之中去。这样设计向导自动设置的路基宽度和超高加宽过渡就会随之而改变了。 3、规范和标准中都有说明这50CM的右侧路缘带是应划分在硬路肩中的,在新规范中取消了在旧版规范中出现的“LC =B△i/P,其中B —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这一计算公式即说明。再加上旧版规范当时主要针对的是低等级公路等前提(94规范,对于低等级公路路基较窄,这50CM对计算结果的影像是较大的),所以对于计算超高过渡段长度时是否应该计入50CM路缘带我们现在是值得商讨的。另外,新规范中又开始提出了硬路肩单独超高的新的要求。既然硬路肩都需要单独超高了,还应该将硬路肩宽度内的50CM在计算超高过渡长度时纳入行车道考虑吗?我们认为不需要了。 4、对于S型曲线和同向曲线的超高和加宽的过渡段的自动设置,在新版本中也都有改进,请你注意浏览我们升级说明和新版用户手册中的相关说明。其中针对不同公路等级,系统自动设置方式是不同的。对于二级以上的公路项目,S型曲线在反弯点(GQ)处的超高会自动设置为0%的。
中国工程勘察设计三维数字化、协同化CAD解决方案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