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称:hanzhongneng 单位:北京 来源:地址:北京朝阳区和平街十一区甲26楼3单元101邮编:100023 时间:2007-04-03
1、超高过渡段长度按公式计算:
LC =B△i/P,其中B —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在高速公路一般都在硬路肩设50cm的路缘带,但伟地的计算过程都忽略了这50cm,所算结果Lc有所减小,我的做法是在设计向导里把硬路肩减小50cm,行车道增宽50cm,这样虽然满足要求,但比较麻烦,希望改进。
2、同样是超高问题,s型曲线反弯点的超高值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前缓和段超高渐变到反弯点的超高值取0%(平坡),然后直接进入下一曲线超高,第二种做法就如我们伟地所做的分别单独处理,即前段超高到拐点时是正常路拱,然后由正常路拱开始进入下一个曲线单元超高渐变,这两种做法有何区别,我们伟地能否考虑增设可选择的拐点超高值?
谢谢!
你好!记得好像你已经老用户了。
1、首先请确认你是否使用的是新版本的v5.83版本,因为在超高等方面新版本有完善和功能增加。
2、纬地系统设计向导可以自动设置并取用超高,但其自动化的根源在于系统安装目录下的标准和规范的一些参数的数据库。路基宽度、超高计算等参数均取自于该数据库。而该数据库是用户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修改的。其中就包括你所说明的这50CM的右侧路缘带应该如何考虑设置。如果你需要可以将其移到行车道宽度之中去。这样设计向导自动设置的路基宽度和超高加宽过渡就会随之而改变了。
3、规范和标准中都有说明这50CM的右侧路缘带是应划分在硬路肩中的,在新规范中取消了在旧版规范中出现的“LC =B△i/P,其中B —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这一计算公式即说明。再加上旧版规范当时主要针对的是低等级公路等前提(94规范,对于低等级公路路基较窄,这50CM对计算结果的影像是较大的),所以对于计算超高过渡段长度时是否应该计入50CM路缘带我们现在是值得商讨的。另外,新规范中又开始提出了硬路肩单独超高的新的要求。既然硬路肩都需要单独超高了,还应该将硬路肩宽度内的50CM在计算超高过渡长度时纳入行车道考虑吗?我们认为不需要了。
4、对于S型曲线和同向曲线的超高和加宽的过渡段的自动设置,在新版本中也都有改进,请你注意浏览我们升级说明和新版用户手册中的相关说明。其中针对不同公路等级,系统自动设置方式是不同的。对于二级以上的公路项目,S型曲线在反弯点(GQ)处的超高会自动设置为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