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总,前些天麻烦你指教的:关于互通与隧道间距太近的解决方案或办法,不知您是否有了什么意见没有,谢谢您,急盼您的指导。
纬地交通生成的标志位置怎么在道路中心线上?比如:信号灯?(十字交叉中心);
路名牌的位置能否更加准确一些,生成的版面位置基本上覆盖着一部分车道边缘线?
请问,每次保存项目文件,都会出现这个提示,而且项目也保存不了,是什么原因呢?纬地7.9版本
你好 请问哈纬地交安版面设计图能生成第二张图片那种吗 谢谢了
卵形曲线中的超高渐变段是如何考虑的?
你和,卵形曲线超高渐变,纬地8.0提供3种选择方式:
1.全缓和段方式方式由第一个圆最大超高直接渐变到第二个圆的最大超高;
2.靠近曲线起点方式设定缓和段长度由第一个圆的最大超高通过这个长度渐变到第二个圆的最大超高;
3.靠近曲线终点与2同理。
郭总,您好,我是湖南院贾工,前些次有几个问题得到您很好的技术支持,非常感谢,今天又有问题需要麻烦,请您指导。
问题:关于互通立交入口端与隧道间距过小,在没有其他办法解决的情况下时,必须在隧道全长范围内加辅助车道,出隧道后在将辅助车道渐变为正常车道的路基宽度。但隧道太长(4-5km),隧道内全加宽,工程造价很高。可否采取在进入隧道内时,按与路基同宽的隧道建筑界限,然后在隧道内行驶一定安全距离后,按互通的规定设置渐变段,变为正常车道数,此时该路段隧道内减少了一个车道,这样处理是否可行?如果基本可行,是否存在什么安全隐患,需要采取什么安全处理措施?不知在隧道内是否可以减少车道数,有合理的理论依据没有?如果不行的话?可以麻烦您给我一些处理这样问题的建议吗?谢谢您
你好! 我个人认为,如果确实受到工程建设条件制约,在隧道内增减车道应该是可以的,尤其是在隧道外路基断面与隧道内同宽时(“同宽”意味着内外的右侧硬路肩等宽度都是一致的)。
1、在我印象中,目前公路技术标准规范,并没有针对隧道内车道数增减变化的专门要求。从执行标准规范的角度,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思路,隧道内进行车道数增加应该是允许的。
2、但由于隧道内与普通路基段的行车环境毕竟是不同的,隧道内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行车环境,加之火灾、应急救援等问题,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普遍认为应尽量避免在隧道内出现行车轨迹的等变化,减少因为行程轨迹变化引起的其他可能的问题。
3、结合以上两点,如果隧道内车道数增加,必须做好完善的交通工程和安全设施设计,做好隧道内运营阶段的交通组织和管理;做好提前、充分提示和警告驾驶员车道数变化等。建议同时基于模拟驾驶等方式,对隧道内车道数变化可能引起的其他问题,通过众多驾驶员参与实验进行确认、修改、完善。
4、概括起来,我认为在隧道设置全款右侧硬路肩(3.0米)的前提下,缩减一个车道是可行的。但必须做好配套的交通工程设计,保障运营期的交通组织管理,包括确保右侧硬路肩畅通。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认识和意见,不代表标准规范修订组,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