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决方案
纬地专有技术
纬地BIM2.0
纬地工程BIM解决方案
纬地三维集成cad解决方案
数字地面模型(DTM)构建与专业应用
高速与等级公路设计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几何设计)
等级公路设计(几何设计)
林、牧、矿、厂区道路设计(几何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几何设计)
平面交叉口设计(几何设计)
隧道设计(公路、铁路隧道的几何与结构设计)
铁路及轨道交通设计
路基与支挡构造物(几何与结构设计)
涵洞设计(几何与结构设计)
土石方综合调配(土石方综合利用与统计)
道路外业测量、现场设计与施工放样
施工管理、工程量检核,以及竣工图纸资料整理和编制
交通安全性评价(各级公路运行速度与线形安全性分析评价)
三维地质重构与再现分析
工程BIM仿真与虚拟现实
交通工程与安全设施设计(标志、标线、标牌等的几何设计与结构设计)
国际性工程设计与咨询
软件产品
HintCAD(道路)
HintDZ(地质)
HintSF (安全分析)
HintWY(外业)
HintDQ(挡墙)
HintSD(隧道)
HintTF(土方)
HintJT(交安)
HintHD(涵洞)
HintLJ(路基)
HIntVR(漫游)
HintBIM
最新动态
最新更动
纬地秘笈
纬地与我
成功案例
软件下载
软件下载
申请试用
索取软件资料
软件报价
技术支持
软件问题
标准规范讨论
我要咨询软件问题
培训掠影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诚邀加盟
联系方式
纬地与我
登陆
/
注册
我要提问
全部问题
软件问题
专业问题
安装启动问题
其它问题
规范讨论
昵称:sealandw 单位: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地址:邮编:730070 时间:2007-11-14
用纬地5.82做四级路,设计向导自动计算并生成超高加宽文件。我感觉软件是通过每个平曲线的半径算取超高加宽缓和段渐变率,然后得到缓和段长度。但是得到的长度很不统一,有些20,40,60,80的都有,并且是些小数。并且有时两个反向的曲线居然用一个缓和段,结果左右侧同时超高同时加宽,不实际,不经济。而且感觉加宽超高文件复杂。我的问题是对于没有缓和曲线的低等级路,软件能不能让用户设置一个固定的缓和段长度? 另外,在设计向导里面可以只能改变缓和段长度和连接方式,但是改变过后,缓和段起终点的超高加宽值却没有变化,这在很多情况下给用户带来的修改量很大,我的问题是能不能在设计向导里面改变缓和段长度的同时,可以改变缓和段起终点的超高加宽值?然后再生成超高加宽文件,这样就不用在数据文件里面修改了! 亟盼回复,谢谢了!
你好! 首先请你升级纬地道路系统到5.83或5.86版本,纬地5.82只是一个没有正式发布的中间版本,其中有一些功能可能没有完善。 对于超高加宽过渡段的计算方法,最好请你搜索查看一下以前给其他用户的相关答复,其中很详细地说明了超高加宽过渡段长度的计算方法。纬地系统的过渡段长度计算所需的渐变率也是按照规范要求取用的,然后将计算得到的过渡段长度按照5的倍数进行取整,而非你说的是些小数。并且对于你提出的设置一个固定的过渡段长度,与理论上也是不可行的,因为如果过渡段长度一定,那么每个过渡段的渐变率可能会相差很大,这样也不符合规范对渐变率的要求。 关于你说的左右侧同时超高的问题应该是不存在的,这一点你可以通过运行纬地项目中心,查看其中的超高变化图就会很清楚啦。对于四级公路不设置缓和曲线的反向曲线,如果存在超高加宽时,按规范要求是不宜径向相接的。但是实际设计中由于地形限制等因素,往往也会出现此类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线型,此时的加宽设置就可能会出现过渡段范围两侧都有加宽的情况,以满足前后两段反向曲线加宽过渡的需要。 对于你说的改变过渡段长度时,其起终点的超高加宽值没有随之改变的问题,我们测试中没有发现有此问题存在。所以还是建议你升级到我们正式发布的最新版本再看看。 总之,还是感谢您对纬地软件的支持和关注,并反馈意见给我们。
昵称:dxf76 单位:山西省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 来源: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学府街79号邮编:030006 时间:2007-11-14
郭工,您好,我问一个公式,卵形曲线中间的一段缓和曲线任意点处曲率半径公式是什么啊?我自己试用了一个例子就是半径40变换到50时中间插入一段长L的缓和曲线,利用A*A=R*L,任意A值计算出来的终点曲率半径始终为200,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取用的公式不对,请问一下这种情况的计算公式应该是什么啊,谢谢~~ 还有一个问题是,在设计减速车道的时候分流点的曲率半径纬地可以直接查询吗?我找不到在哪,麻烦提示一下
你好! 记得前面已经回复过用户此类问题。根据缓和曲线的规律即缓和曲线上任意一点的A*A=R*L,可以进行对比:A*A=R1*L1和A*A=R2*L2,此时A、R1、L1、L2均为已知,L1-L2就是其在缓和曲线上的位置,便可求解除任意一点L2处的曲率半径R2了。 纬地v5.8系统中已经增加了任意桩号的曲率半径查询功能(桩号坐标工具),可以查询任意桩号的曲率半径,并且将此功能还集成到了立交平面设计中去了,方便立交设计。
昵称:qiankun88 单位:浙江华汇交通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来源:地址:浙江绍兴中兴北路昌安华汇大厦12楼邮编:312000 时间:2007-11-14
各位老师,怎么那个测速软件怎么还没出来啊
你好! 你说的应该是运行速度分析测算系统吧,昨天已经安排人和你电话联系啦。该系统还有几天就正式发布啦,目前可以给你发送运行速度测算分析的试用版及相关介绍材料。当然,如果贵单位有购买意向,我们现在也可以提供正式版本给你。
昵称:2005zxjian 单位:铁四院 来源:地址:武汉和平大道745号道路交通设计院邮编:430063 时间:2007-11-13
记得好象以前的版本在数模管理器里面,当前打开的数模文件是显示兰色的,怎么现在打开和没打开的文件没区别?不清楚哪个是 打开的. 另外建议将漫游系统支持的CAD尽快升级,只能用CAD2002太不方便了.
你好! 感谢您及时反馈使用意见给我们。数模组管理中的数模文件的打开与否在图标上是有区别的,该图标的打开及关闭状态是和操作系统资源管理器中的文件夹的打开及关闭状态是一致的,如果用户觉得不方便,我们也可以考虑仍以改变颜色以示区别。 关于漫游系统支持的后台CAD版本,按照我们的研发计划将会在以后考虑增加支持更高版本的CAD平台。
昵称:guanzhongxu 单位:管中旭 来源:地址:六盘水盘县柏果镇邮编:553531 时间:2007-11-13
您好! 我用的是5.8试用版本 请问平面分图的那个模板“平面图框.dwg”修改后为什么不能加载?自己试着做了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不知道是不是平面分图是不能引用系统的标签。谢谢
你好! 不清楚你是如何修改图框模板的,估计你说的不能加载是指图框中添加的标签信息模板不能正常输出吧。因为平面自动分图是在布局空间生成的平面图,和纵断面图、横断面图输出到模型空间是不同的,目前平面图框还不能使用标签模板的功能,此图框的修改请按照以前的方式直接修改图框信息即可。
昵称:qsand 单位: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 来源:地址:广州沙河天平架兴华路22号邮编:510507 时间:2007-11-08
郭工,您好! 我在做一个立交出口的T型平交渠化设计时,根据贵处专家的意见按路规(送审稿)进行设计,但在设计匝道上的导流岛时遇到几个问题想请教下:(图附后) 1、在设计中θ=72,按规范d=1.5m,岛端A大样"中的2.5米指的是哪个尺寸?图中左右标线边缘线的斜率如何确定?岛的长度(就是岛端A到另一个岛端间的距离)如何确定?如图. 2、还有,下图中d的尺寸规范有说明,那d对面那个宽度又如何求呢? 3、在设计中被交路W=9m,按规范R1=R2=12m,实际上当θ=72时,这样设计无法保证岛的下端距被交道行车道边缘为2~4m,请问当角度较小时,如何处理? 或者,郭工能否发一些相关的平交渠化设计例子给我学习参考? 工作急需,不甚感激立德公司的支持和帮助!!
你好!因为出差你的问题的回复耽误了些时间,请谅解。 实际上我项目: 当你在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试着完成一个项目平交口的设计之后,可能再回头来看平交口的渠化布置也不是那样困难的。 你发送的附件中的图形就是规范送审稿中的原图了。 1、岛端A大样中的2.5米指的该岛上端与圆弧岛头对应处的宽度,但是应该是减去两侧的0.3m的宽度以后的尺寸吧。图中左右标线边缘线的斜率在规范送审稿的下一页中间就有说明的啊,一般是1/20~1/40之间的,根据辅道的设计速度来定的了。而当你根据斜率把左右两条边先画出来了,再根据2.5米的要求将上岛头位置确定后,岛的长度不就有了吗。 2、D对面的尺寸也是通过右面的斜率减去标线的0.3就是了。至于D对应的位置也在规范的下一页中就有说明的。 3、如果希望将岛的下端上移,是的满足2~4米的要求是很容易的,增大左右两侧的半径或者增大下端岛头的弧线的半径都是可以的。规范里要求的只是这些半径的最小值。 平交口设计是一边绘图一边对比着要求修改,这样一步步完成的,不是有固定的做法的。 以上只是个人认识啦,供你参考吧。
昵称:lufan 单位:个人用户 来源:地址:成都市南三环一段25号 时间:2007-11-11
我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麻烦郭老师一下: 1、做低等级道路路线设计时,许多地方要求进行纵坡组合计算,那么坡度不是整数的坡长值是否可以内插,如四级路时9%和8%限制坡度分别是300米和400米,当坡度为8.5%的最大坡长是否可以用到350米,8.7%可以用到330米。路线设计规范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 2、对回头曲线的理解:回头大家都说是虚交的一种,但回头曲线有自己的平、纵规定,回头曲线是以总偏角来界定还是以地形来定义;还是以路线在不在同一坡面来确定;经常我与同事争论,跨沟布线设置的虚交总偏角也有100多度的,是不是纵坡,加宽也应该按回头曲线来控制? 问题比较菜!麻烦解释一下,谢谢!
你好! 1、我理解的纵坡组合应该是平均纵坡吧,也就是对于连续的几个上坡(或者下坡)时,将它们的总高差和总里程来计算其平均纵坡的。至于最大坡长之间是否可以像你所提到的那样的内插计算,我也不能确定了,如你所提到的8.7%可以用到330米。我想最好还是从总体的平均纵坡上给予考虑衡量更加恰当吧。 2、一般在进行路线布线、选线时,回头曲线是指在同一坡面上出现的连续回头的展线称为回头曲线的,而将根据沟型布设的转角较大的曲线叫套弯了。但是从指标取用上,我认为都应该考虑按照回头曲线来要求。因为从汽车行驶角度它们的要求应该是一样的了。 个人见解了,供参考。
昵称:qiankun88 单位:浙江华汇交通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来源:地址:浙江绍兴中兴北路昌安华汇大厦12楼邮编:312000 时间:2007-11-11
各位老师好,5.86附件好像下载不了,请查看一下
你好! 为了满足一些用户迫切需要使用纬地5.86系列新版程序的要求,我们已经在网站上传了纬地5.86系列软件的下载,请你在网站登陆后就可以自行下载,所有新版程序都是可以正常下载的。
昵称:lzqlyl 单位:承德交通勘察设计院 来源:地址:承德市开发区承德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邮编:067000 时间:2007-11-12
郭工您好: 上次我提到关于EI和纬地的数据转换问题,我可以把路线的EI数据发给你们,帮我转换成纬地可用的数据格式么. 需要发到哪个邮箱 ? 谢谢!
你好! 请将你的数据文件发送邮件到weidiruanjian@163.com邮箱,我们来帮你转换。由于每天邮件较多,请你在邮件中注明您的单位、联系人信息及具体要求,以方便我们及时为你提供服务。
昵称:cdy518 单位:个人用户 来源:地址:安徽合肥胜利广场中环大厦a座9楼邮编:230000 时间:2007-11-10
郭工,您好!很多问题都能在您这里找到解决办法,现在这个问题也有人提过,只是我尝试很多次效果不好!就是在城市道路里,行车道边缘接人行道,要求人行道比行车道高出15cm,在控制参数里设置相关参数,出现两种结果:如果有高出部分,路槽呈三角形;通过修改,路槽呈矩形,但高出部分不能绘出。此外,如果要求人行道与绿化带在同一高度,又如何设置参数?设计向导和控制参数修改多次,不得要领,还望指教,或请您发一份类似附加板块参数格式至邮箱,不胜感谢!
你好!你可以将你的典型横断面的图形和具体要求发送邮件给我们,我们安排帮你实现这样的情况,而后再将数据发送给你参考了。
«
1
2
...
887
888
889
890
891
892
893
...
1294
1295
»
中国工程勘察设计三维数字化、协同化CAD解决方案供应商
免费申请试用
索取软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