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称:xiezhiguo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来源:地址: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镇三里村赵庄组1090号邮编:225800 时间:2008-02-23
郭工,你好! 桥梁起讫桩号输入时,提示没有断链,我在主线输入时也没有设置断链,请问该如何解决?或如何设置断链?谢了!
你好! 昨天在电话里已经答复了你的问题。如果项目中没有设置断链,而输入桩号提示断链问题,肯定是桩号输入有误引起的问题。在软件中输入桩号,一般只需要输入简单的数字即可,而不需要输入桩号字符串的,如K7+300桩号,直接输入7300即可。在输出成果图表时,系统会自动将其转为标准的桩号格式。
昵称:amoi 单位:个人用户 来源:地址:1邮编:430000 时间:2008-02-22
纬地可以把根据坐标反算桩号的工具做的更强大点吗? 例如:批量反算桩号、并可以选择在图上标注反算数据
你好! 感谢您的建议,请留言时注意留下单位及个人联系方式,以方便我们更好的交流。 你所提到的反算桩号的功能增强,纬地已经开发出了根据坐标文件或者桩号及斜交距离文件批量计算桩号及目标点设计高程的功能,目前正在测试完善阶段,将在纬地下一版本发布时正式增加该功能。
昵称:nxj219 单位:lead 来源:地址:沣惠南路20号华晶广场a座11层邮编:710075 时间:2008-02-22
郭工,我是小宁,好久没来网站看了,我还不是正式会员啊,加我哈,呵呵!!
你好! 我在注册用户列表中没有找到你的注册信息,不知你是什么时候注册的。请你重新在网站注册一个用户,我再把你转为正式用户。
昵称:dxf76 单位:山西省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 来源: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学府街79号邮编:030006 时间:2008-02-22
郭工您好,我想问下在挖台阶处理的时候,用户手册上说一般从地面线较高点向较低点进行挖台阶处理,如果从较低向较高点进行处理有什么不同啊,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什么? 在5.86版标高数据图出图的时候,下面的模板选择匝道有2个反向的?这两个反向的有什么不一样吗?我简单处理了一下发现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啊?
你好! 1、挖台阶建议从高向低我想只是习惯方式吧,这样也符合通常施工的过程,一般进行开挖的方式宜从上向下吧。 2、标高图绘图模板提供反向模板主要是文字标注位置和方向不同了。因为立交匝道的方向是变化的,比如环形匝道。那么在出图时我们一般会沿着主线的前进方向来进行分图和装框处理,提供反向的目是用户通过选择可以使得大部分匝道上的标注内容的字体符合一般绘图的习惯,即标注内容的字体是向上和向左的(对图纸而言)。
昵称:ahglzl 单位: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 来源:地址: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邮编:230041 时间:2008-02-22
我原来正式用户的用户名丢了,现在能找回来吗?只有正式用户可以下载最新软件吗?
你好! 已经根据你重新提供的用户注册信息将你转为正式用户啦,请登陆下载。正式用户可以下载本网站提供的正式版及试用版软件等所有下载链接的,对于试用户仅限制了不能下载正式版软件。
昵称:zdk6666 单位:宜春公路勘察设计院 来源:地址:宜春市学府路100号邮编:336000 时间:2008-02-22
我是一个新手,对输入了纵断面数字后的拉坡操作不会,郭工您能不能给我发个有关这方面的视频啊
你好! 纬地纵断面设计功能既可以实时拖动进行拉坡,也可以直接输入已知设计高程或纵坡坡度进行拉坡。对于初次使用纬地软件,建议你在本网站注册一个用户名,登陆后即可自行下载主线设计视频教程,该视频演示包含了主线设计各个功能模块的操作演示及讲解。纬地软件的操作是很简单的,很容易上手,相信你通过参考学习视频演示及其系统教程,可以很快掌握纬地软件的使用。
昵称:zhaochch 单位: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研究院 来源:地址: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后街23号邮编:100080 时间:2008-02-21
郭工您好! 关于纬地运行速度分析系统,有几个问题请教: 1.在加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初始速度好像仅影响最初的分析路段,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对较长的路段,不需要分成几段考虑? 因为如果分成几段,当某段初始速度设置不恰当,距该路段起点较近的一段范围分析的结果可能不准确。 2.指南上推荐了期望速度,当实际计算时,比如设计速度80 ,期望速度采用100、120或140,分析结果已经不同。比如某山区公路,设计速度80,限速60,期望速度该如何选用呢? 3.关于加速度,程序有四个桩号可以填,从表面看全线用几个加速度要比一个加速度更合理,对于加速度的取值要注意那些? 4.关于控制视距,程序算的结果是平面视距还是综合考虑了平纵组合,纬地运行速度分析系统的视距计算结果能否作为该路段评价指标之一?
你好! 1.对于较长的项目是不需要刻意分成几段的。因为车辆行驶过程中运行速度是连续变化的,前一分析路段的运行速度是对后一分析测算路段的速度有影响的。如果你人为地对一段路段进行分段并设置初始速度,这样与整段路连续测算的速度值会有偏差的。但需要强调的是,正由于速度是前后路段动态影响变化的,那么初始速度应该对整个分析路段都是有影响的。只是当分析路段中存在平直路段,而在该路段中运行速度往往可达到期望速度(120Km/h或75 Km/h),这时候你设置不同的初始速度,结果到平直路段上都达到恒定的期望速度,似乎对之后的分析路段的速度没有影响了。 2.期望速度值是通过实际统计不同驾驶员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心理需求速度,统计分析得到的。对于在高速公路行驶条件下,无论设计速度是80、100、120,其期望速度是一致的(小客车是120 Km/h,大货车是75 Km/h)。你给出的示例是山区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时才适合《指南》的运行速度模型,且期望速度应取上述值;对于一般公路《指南》说明可以参考应用的。 3.平直路段上的加速度值,软件系统根据不同车型、不同行驶方向为用户留了四列参数栏。加速度的取值视测算分析项目的不同而不同,小客车取值范围在0.15-0.50 ,大货车在0.20-0.25 。加速度的取值与平直路段的初始速度有关,一般初始速度较低时,加速度取值应该大些;同样初始速度的两种车型,小客车的加速度应该大于大货车;同一路段小客车速度远高于大货车时,小客车的加速度可能小于大货车的取值。 4.应该说视距是分析路段的安全检验、检测指标,不是安全性评价指标。参照《指南》可知,对于路段的安全性评价指标有三个:规范符合性评价、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协调性评价。当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协调性差时要运用视距进行检查和计算,视距是指导设计优化和完善的指标,从而使两速度的协调性达到要求、消除安全隐患。
昵称:yuexiangwu1982 单位:天津市公路工程设计研究院 来源:地址:天津市河东区东兴路218#邮编:300170 时间:2008-02-20
郭工: 您好!我是天津市公路工程设计研究院的,我在做一条一级公路的沟底拉坡设计后,绘制横断面时出现了边坡线悬空的情况(就是边坡线不能与原地面线相交,停在空中),研究了几天,但一直找不到是什么原因,如果不进行沟底拉坡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您帮我解释一下,谢谢!
你好! 我们技术部人员已经和你电话联系了,将你具体的项目数据发邮件过来,我们帮你检查问题。问题在于你设置的排水沟最外侧边坡高度为0,系统则无从判断延伸边坡线的方向,导致不能与地面线相交。修改排水沟外侧边坡的高度后重新计算绘图即可解决问题。
昵称:fangweizhen 单位:铁一院 来源:地址:广州市三元里走马岗邮编:510000 时间:2008-02-18
郭老师: 在设计中遇到这样一个情况: 一个低等级公路(等外级)按四级公路加宽(一类半加宽),全线不设超高。 为什么用设计向导生成的加宽段长度不是按《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中第7.6.4条“不设回旋或超高过渡段时,加宽过渡段长度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呢(比如我设置一个转弯半径为30m,而软件计算出的加宽段长度为20m,如果按照规范来说应该是15×0.7=10.5m),纬地软件对这种低等级公路加宽段长度设置是怎么考虑的呢? 我在技术支持里搜索了一下,好像没有找到想要的答案,所以想麻烦你帮我解答一下,因为最近出差,麻烦你答复到我的电子邮箱好吗?fangweizhen@163.com
你好! 按照新的路线规范第7.7.2关于超高加宽过渡段的规定,其过渡段长度应分别按照超高和加宽的有关规定计算,取其较长者做为过渡段长度,系统即是基于此规定进行计算取用的。软件计算给出的过渡段长度20米应该是按照超高渐变率计算得到的过渡段长度并取整为5的倍数。另外按照规范第7.4.3条的规定,四级公路的超高加宽过渡段最小长度为20米,所以软件对常规圆曲线的超高加宽过渡段最小长度默认按照20米取用。对于不设置超高时,加宽过渡段长度不小于10米的规定应该是某些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因为一般达到了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时,大多也都满足不设置加宽的要求啦。 项目全线不设置超高应该是不符合规范规定的,当然你是可以不设置超高而继续完成本设计项目的。如果你需要修改加宽过渡段长度,可以在纬地数据编辑器中打开路幅宽度文件(*.wid)修改其过渡长度,纬地设计项目的数据文件都是纯文本文件,手工修改也是很方便的。我们也可以考虑是否在软件中增加此类特殊情况的设置,即当项目全线选择不设置超高时,加宽过渡段最小长度默认按照10米来考虑。 以上答复已经发送到你的邮箱,请查收。
昵称:bb 单位:广州设计 来源:地址:邮编: 时间:2008-02-16
你好: 请问涵洞1.46有没有基础换填这功能?
你好! 感谢您发来的建议,当前的涵洞版本中还没有基础换填的设置,准备在下一版本中进行增加。请你最好能将有换填内容的标准图纸发给我们做以参考。
中国工程勘察设计三维数字化、协同化CAD解决方案供应商